2014.6月6全国爱眼日
今年6月6日是第19个全国“爱眼日”,“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是今年的活动主题。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一般比较注重血糖控制水平,很少关注糖尿病与眼睛的关系。不少患者都是在视力下降甚至突然丧失时到医院检查才知得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以上,其中30%左右有“糖网病”。那么,“糖网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该怎么预防呢?
危机
糖尿病致盲率较常人高25倍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对眼的各个部位都会造成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眼病与病程关系很大。另外,国际糖尿病研究资料也证实,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糖尿病5~10年者,“糖网病”发病率为20%~30%;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发病率可在50%以上。“糖网病”已成为继青光眼、白内障之后我国第三大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的危害更多的并非来自疾病本身,而在于其严重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血管尤其微血管病变,从而对心、眼、肾、足、脑等产生严重危害。当累及眼睛时,就会导致“糖网病”、白内障、屈光度改变、虹膜睫状体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糖网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造成不可逆性视残甚至失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约有75%不重视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年内发生“糖网病”;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并发“糖网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糖网病”患者致盲率比常人高25倍,是全球主要致盲眼病。
解读
“糖网病”早期无症状
“糖网病”早期往往无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有症状,病情已较严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疗效欠佳。大多数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但发展速度可能因人而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糖网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发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一旦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治疗难度便会大大增加。
眼科专家解释,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出现渗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以及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并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内大量积血,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高。因此,越是年轻的糖尿病人,越要重视预防视网膜病变。
应对
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患者一般在5~10年内患上“糖网病”,但很多患者由于不了解或不在意,等病情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才来就医,从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共分六期,早期眼底只有一些小动脉瘤,小片出血,渗出等改变,病人的视力可能很好,不容易发现。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改变时,视力就会出现严重的损害了,而且有些病人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眼前黑影、双眼复视,应及时到眼科就诊,尤其是发病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发现眼部并发症并及时治疗。另外,如果有近期食量、饮水量激增,体重和体力明显下降,糖尿病家族史或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病史一年以上情况,也应尽早到眼科医院接受检查,以防糖尿病及眼科并发症的发生。
五招让“糖眼”无可乘之机
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常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每周至少吃两次鱼,但不建议吃煎鱼,烹调以少油为主,多食含维生素B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豆类等。杞子、山药、荠菜可煎汤代茶,经常服用,能降低血糖。
避开强光:夏日阳光强烈,外出时最好打遮阳伞,戴太阳镜。太阳镜一定要选择有防紫外线功能的。60岁以上老年人戴黄褐色的太阳眼镜,有助于保护视力。
加强眼部保护:每天做眼睛保健操,可加速眼部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因子,提高眼球自身免疫力,延缓晶状体浑浊的发展。还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平时尽量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感觉用眼疲劳后,可远眺室外,放松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壁薄和脆弱,容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破裂和出血。当头部的振动过大或长时间剧烈运动,易引发玻璃体、视网膜出现异常,引起视力下降,给病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定期体检:糖尿病只要一确诊,就应检查眼底,并保证每年一次检查,这是尽早发现糖尿病眼病的最好方法。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黑色“飘浮物”、“蝌蚪”、“蜘蛛网”,要马上就诊。妊娠期间,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妇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所有的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以保护视力。
眼科专家称:糖尿病患者应谨防视网膜病变
新华网石家庄6月4日电(记者曹国厂)记者从河北省眼科医院了解到,糖尿病患者的失明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河北省眼科医院院长张铭连介绍说,在我国,患有糖尿病10年的患者中,有50%伴有视网膜病变;20年以上的患者中,有80%伴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为“糖网”)发病较为隐匿,在病变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非常容易被忽视,仅在眼底检查时被发现。
据介绍,糖网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如果此时还不重视,部分患者可能会诱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不仅视力极差,还会非常疼痛,当视网膜前或玻璃体积血,视力可迅速下降,视物不清,两眼前有云雾状或飞蚊症,而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可使视力迅速丧失。
张铭连说,由于糖网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首先,控制血糖是预防糖网的最重要措施。一项长达20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
其次,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定期检查眼底。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内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检查1次。
另外,在糖网防治过程中,适当运动和保持良好心态非常必要,某些精神因素可以加重糖网的发展,如紧张、焦虑、激动、心理压力等不良情绪。
作者:曹国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