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市场华丽重生 擦亮“丹阳眼镜”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14-10-17 来源:丹阳日报
眼镜是我市“第一产业”,也是我市一张靓丽名片。随着经营了20多年的老眼镜市场正式关停搬迁以及丹阳国际眼镜城建成并对外营业,终于实现了我市眼镜市场的“华丽重生”。一个世界一流、全国唯一、功能齐全的眼镜专业市场——丹阳国际眼镜城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正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眼镜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曹俊所说:从原先老眼镜市场的关、停、搬、迁,到新的国际眼镜城的诞生,可以说历经坎坷、几经曲折、很不容易。”
昔日:市场设施老化,经营户外流,发展困局已十分突出
据市人大代表、车站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小锁介绍,老眼镜市场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由最初的260平方米、27个铺位,逐步发展扩大至1.6万平方米、近600多户商铺。由云阳眼镜市场、华阳眼镜市场、椒江集团开发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三块组成。这期间,眼镜市场对推动我市眼镜产业发展、提升我市知名度、发展和繁荣经济发挥了作用。由于拥有这一市场的优势,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系列产品集散地、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诸多殊荣纷纷花落我市。眼镜之乡”已然成为丹阳的一张城市名片。
然而,随着近年来眼镜产业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对眼镜市场这一生产服务业在营销、贸易、物流、仓储、信息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随着北京、广州、温州等地高档眼镜市场兴起,我市老眼镜市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与其他地区眼镜市场的差距不断拉大,一部分长期在丹的经营户逐年转移他乡。再加上市场设施老化、安全隐患严重,更让老眼镜市场往日的名声和辉煌大为褪色。
2009年1月份,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韩效平等11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眼镜市场改建、打造新的城市名片”的议案。鉴于对我市发展的重要性,大会主席团把这个议案作为当年唯一的一项议案,提交给市政府办理。
今朝:整个市场“脱胎换骨”,国际国内一线品牌纷纷入驻
来到建成的国际眼镜城,时尚的建筑外形,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交易大厦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走进国际眼镜城,一进门,宽敞的消防通道和明亮的疏散标志便跃入眼帘,原老市场特有的加工、储存、零售“三位一体”现象不复存在,各类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与此同时,国际眼镜城也改变了过去老眼镜市场单一的商业模式,形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影视表演等为一体的体验式商业。
“如今,眼镜市场不仅摘除了火灾隐患‘毒瘤’,而且已从传统的交易市场成功转型升级为现代综合眼镜商城。”据曹俊介绍,国际眼镜城总投资约10.8亿元,占地面积64亩。其中,一期现在已经建成的交易大厦投资5.5亿元,是按国家5A级商贸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集贸易研发、商务会展、旅游购物、美食餐饮、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交易大厦主体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楼层分布以眼镜零配带动旅游人气,以国际品牌提升商场档次,以产品批发聚拢专业市场。新市场不管从入驻的眼镜销售商户还是眼镜产品交易数量等,都堪称全国第一。曹俊说,“现在不仅在丹的经营户不再外流,而且以前根本不可能落户的国际国内大品牌也纷纷入驻了国际眼镜城。现在这里汇聚了国内的万新、海昌、明月,以及国际的蔡司、依视路、阿玛尼、雷朋等众多眼镜知名品牌旗舰店入驻市场。”